红楼说诗
曹雪芹是一位大诗人,在《红楼梦》中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不仅如此,还借人物之口表达了他对诗的看法(即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观园内以李纨为首的姐妹们和少年贾宝玉一道,发起组建了海棠诗社。第一次诗会成功举办之后,史湘云自告奋勇要承办第二次活动。晚上薛宝钗邀请湘云去自己的蘅芜苑安歇,两人在灯下商议如何拟题。宝钗说:“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湘云说:“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她俩商议出一个菊花诗会的方案,最后宝钗说:“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做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写诗立意是第一位的,立意要新,不能做前人做过的,不能落入前人的套路,咏物赋事互相渗透,水乳交融,才能写出新意,方显大方得体。
湘云和宝钗为第二次诗会拟定了12个题目,诗社成员各人领了题目,有领一题的,有领两题的,有领三题的,做出12首七律。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总结道:“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这三首诗都是林黛玉所作,黛玉谦虚地说:“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说:“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除了强调立意的重要性之外,还指出题目新也是衡量一首诗高下的标准,的确,《咏菊》《问菊》《菊梦》都是上等的好题目。同时,提倡在“巧”字上下功夫,技法要巧妙,不要露出堆砌的痕迹。
香菱聪慧好学,对诗十分着迷,遂请黛玉教她作诗。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对黛玉的话心领神会,说:“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说:“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段对话何等精彩!把诗的一二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立意第一,词句第二,平仄虚实第三。
香菱读了黛玉推荐的书,有些心得,来见黛玉,一来还书,二来讨教。黛玉问:“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回答:“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着说:“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
前边讲的是一首好诗应该具备的客观标准,这里换个角度,从读者对诗的理解和感受来讨论。一首好诗在读者心目中居然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乍看似乎无理,经过一番思考,反觉得有理有情。这正是诗的奥妙之所在,诗的美之所在,诗的特质之所在。
一天,黛玉写了五首赞美古代美女(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的诗,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宝钗看了说:“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又说:“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历史上的五位美人被许多文人墨客写过,你再写,而且要写出新意,与前人不同,谈何容易。所以要“善翻古人之意”,不能跟踪,不能模仿,不能雷同;贵在“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从以上议论看来,曹雪芹反复强调诗的立意是第一位的,是诗的灵魂;其次是词句新奇,措辞不俗,这是诗的主体;接下来是格调规矩。这样说并非词句和格调规矩不重要,而是三者都重要,只是重要之中有更重要的罢了。格律诗如此,现代诗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