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人们心中一年最美好的时节,四月的阳光,暖得让人心醉。 18日科研机构退休支部组织老同志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此时老同志们心里早已揣满了期待,乘上大巴向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凤阳县小岗村》出发。期待着近距离目睹和感受小岗村历年来的变化。38年前;这个地处皖北的普通村庄,因为18户农民冒死发起“大包干”而闻名全国。而今,又因为先进人物沈浩同志献身小岗,使这个村庄再次引起全国的关注。
走进小岗村老远就看见那标识性的红色牌坊,上面写着 “凤阳县小岗村”几个大字。我们首先到沈浩同志生前事迹陈列馆,老同志们参观了沈浩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及实物。观看了介绍沈浩事迹《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沈浩同志“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迹,体会到沈浩同志带领小岗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艰辛和不易,六年来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心系小岗、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有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有着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有着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有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如今的小岗村已不再是过去的贫穷样子了,但沈浩却永远静静躺在小岗村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沈浩走了,留下了小岗村的宏伟蓝图;沈浩走了,留下了一片赤诚之心;沈浩走了,留给我们是无尽地思考与感悟。他是一座丰碑,他是一尊雕塑,他更像是一盏明灯。永远留在了小岗村老百姓的心中!
接着我们就径直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导游小杨详细讲解,纪念馆建于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占地面积近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纪念馆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群雕等多种手段展示了《抉择》、《追梦》、《关爱》三大主题内容,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穷则思变,小岗村18户农民当年的勇气和胆魄令国人震撼和折服,他们用事实创造了奇迹,用辛勤劳动的汗水迎来了丰收的硕果。1979年,粮食迎来了大丰收,党中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及时向全国推广。如今的小岗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村”
短短的一天活动结束后,给老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当年农民兄弟的大胆壮举和沈浩同志的事迹,而且收获到更是满满的感慨和感动,这种感动是一种人文精神,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我们应该把这份感动传递下去。
科研机构退休支部通讯员 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