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同志们更好的了解、更直观的感受桐城的文化底蕴,科研片党支部组织去游览学习,11月5日清晨老同志们带着喜悦之情出发了。
桐城;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一曲《六尺巷》更是在春晚后响遍寰宇。而桐城文庙,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桐城派文化的象征,它是桐城的地标、古建筑的精华,更是桐城文化的典藏之地。她独特的风格是一个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城市无论大小,桐城的灵魂就是书,就是文,就是雅。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座小城的风格,那就是“清香”。古徽州以徽商名世,古扬州以美女闻名,古桐城却以其文、其识、扬名天下。
我们首先来到了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烈士纪念碑前合影纪念,以此表达大家对英烈们的崇高敬意。
进入桐城后,随处可见儒家文化留下的印记,青板石路穿梭在户户相邻的老舍里,古风古韵,闲适美好。清风徐来,置身于孔城老街中,桐城的主要文化景点大都和儒家息息相关,孔城老街据说就是孔子后人的聚居地。桐城给老同志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小城西后街与琼园之间,这确实是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巷,青砖围墙、鹅卵石、牌坊和林荫如盖的老槐树,组成六尺巷的全部元素,六尺巷虽然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的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和谐礼让精神上。包容忍让,和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美德,在六尺巷体现的如此真实自然。这次桐城之行就是去体验传统文化和学习知识的。
桐城老街为我们此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古色古香的老屋,淳朴热情的民风,富于韵味的青石板路,无不彰显出桐城厚重的历史底蕴。在这里时间被压缩,被定格,被延展。
(科研机构退休支部 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