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秋日暖阳洒落,微风轻拂,中国科大南区门球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新学员”——15名四年级小学生手握专为其定制的迷你门球杆,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随着开班仪式启动,这项传统意义上的“老年运动”正式翻开少年传承的崭新篇章,合肥首家少年门球班就此亮相。
开班现场:暖阳见证,多方共贺。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合肥市门球运动协会与中国科大关工委分别送来祝贺横幅,“热烈祝贺科大少年门球班开学!”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合肥市门球运动协会王同成会长亲自为小运动员授槌,传递门球运动的传承接力;我校门球协会部分委员、球员及学生家长共同见证了这一兼具开创意义与温情的时刻。


理念创新:打破界限,共育成长。门球运动素来以节奏舒缓、策略性强的特点,成为许多老年人休闲社交的重要选择,却也因此被贴上“银发专属”的标签。而我校门球协会以独特视角发掘其深层价值——门球运动对专注力的锤炼、团队协作的培养以及战略思维的塑造,与少年成长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运动本无年龄界限,我们只是种下一颗种子,让青涩少年与白发老翁在同一个赛场上对话。”门协委员万教授的话语道出了项目创办的初心,更诠释了打破代际壁垒、以运动联结成长的创新理念。


暖心筹备:多方接力,聚力成行。少年门球班的落地,离不开一场跨单位、跨群体的温情接力。第15届全运会门球比赛中,安徽少年门球队夺冠的喜讯带来了灵感与动力,科大门球协会会长罗有泉随即向科大附中教育集团董事长提出开设门球第二课堂的设想,迅速获得全力支持。此后,科大门球协会与科大附中教务处、第二课堂负责人就办班细节、招生规模等问题反复沟通、达成共识;在校关工委的支持下购置了15根儿童门球杆,彻底免除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拥有15年球龄、兼具丰富教学经验与专业战绩的鲍桂君老师更是欣然受邀担任教练——这位曾斩获全国女子门球比赛团体冠军、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团体冠军,且现任安徽省老年大学与合肥市军休老年大学门球教练的专家,为课程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每逢周一下午,南区门球场便成为独特的“代际课堂”。训练中,老球员们时常驻足指导,手把手传授击球技巧;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与稚嫩的提问,则为球场注入久违的鲜活活力。这种互动早已超越单纯的技能传授:门球运动蕴含的从容心态、耐心品质与智慧策略,正通过每一次挥杆、每一次布局悄然传递。“没想到门球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在跑动与思考中玩得这么开心!”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也印证了这项运动对少年成长的积极意义。
未来展望:传承运动,彰显精神。科大附中少年门球班的开办,如同一扇窗口,让体育教育的多元价值得以展现——打破对传统运动的刻板印象,挖掘其适配不同年龄群体的新内涵。正如鲍桂君教练所言:“门球不是负担不是减速,而是另一种加速——让心灵更沉稳,让思维更敏捷。”
从老年赛场到少年课堂,门球运动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生。这不仅是一项运动的传承创新,更印证了“热爱无关年龄”的朴素真理,而这份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与包容理念,正是科大人精神风貌最生动的注脚。
(老年体协门球协会)